锚下病害的主要原因
预应力锚具锚下病害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结构施工和设计方面的问题,单从锚具产品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2.1?锚下荷载传递性能无强制性标准目前,数值分析还很难得到锚下混凝土的受力状态,锚垫板和螺旋钢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依据锚下荷载传递性能试验的结果。所谓锚下荷载传递性能试验,锚具硬度,是通过对埋置了锚垫板和螺旋钢筋的标准混凝土试件施加荷载,测试重复荷载下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和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以判断锚下荷载传递的安全可靠性。鉴于荷载传递性能试验的重要性,在美国规范AASHTO、欧洲认证标准ETA013、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后张预应力体系验收建议》FIP1993以及美国后张预应力协会PTI《后张预应力体系验收标准》等标准中,对荷载传递性能的试验方法和验收标准都做了详细规定。我国锚具产品设计的国家标准为《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但其中对锚具的规定主要为锚板、夹片及锚固效率,对锚下荷载传递性能没有任何规定或要求。正是这个缺陷,导致国内一些锚具厂家对锚下荷载传递性能重视程度不够,也为产品不规范竞争打开了方便之门。2.2?锚具产品制造不规范目前我国锚具产品市场混乱不堪,大小厂家林立,很多厂家根本没有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跃进村锚具,只是通过大量仿制进行无序竞争,这种现象使得目前市场上预应力锚具的销售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偷工减料成为维持这些企业运行的手段。相比合格的锚具产品,锚垫板和螺旋钢筋的尺寸及重量越来越小,已根本不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锚具产品制造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经研发的仿制并随意改动原设计?锚下混凝土应力分析及锚垫板等设计,不仅需要机械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国的锚具厂家大多是机械加工厂或不规范的生产作坊,对材料尤其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了解甚少,钢筋 锚具,加之锚下混凝土应力的理论估算困难,大多数厂家靠模仿品牌产品进行生产。为避免产权问题,在不理解受力机理和设计关键的情况下,将原产品设计随意更改,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还将产品尺寸任意减小、减薄,锚具 夹片,从而大大降低安全储备,留下较大安全隐患。
锚具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筋所配用的锚具不同,常用的锚具有以下几种:
镦头锚具
用于单根粗钢筋的镦头锚具一般直接在预应力筋端部热镦、冷镦或锻打成型。镦头锚具也适用于锚固任意根数Φ 5与Φ 7钢丝束。镦头锚具的形式与规格,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常用的钢丝束镦头锚具分A型与B型。A型由锚环与螺母组成,可用于张拉端;B型为锚板,用于固定端,其构造见图4-21。镦头 锚具的滑移值不应大于1mm。镦头锚具的镦头强度,不得低于钢丝规定抗拉强度的98%。